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四新北路682號(漢陽市政建設大廈)
電話:027-84466661(行政綜合部)
●沒有一種初心,比為人民服務更崇高;沒有一種使命,比為人民造福更偉大。要保持和鞏固黨的長期執政地位,確保黨的事業永遠立于不敗之地,就要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將為人民服務進行到底
●堅持從身邊點滴小事做起,一以貫之、矢志不渝,滴水穿石、久久為功,把為人民服務作為理想的起點、信念的支點,作為終身奮斗追求的價值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守初心,就是要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牢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這從根本上揭示了不忘初心的本質,就是永遠牢記黨的根本宗旨,永遠不忘人民、不負人民。黨員干部要化初心為恒心、以恒心守初心,一輩子不忘入黨時的莊嚴宣誓,一輩子踐行為民服務的使命擔當。
(一)
1944年9月8日,毛澤東同志在革命烈士張思德的追悼會上,深情發表了《為人民服務》的演講,第一次闡明了為人民服務的思想,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真理光芒。
為人民服務的提出,是對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繼承和發展。歷史活動是群眾的活動。在人類歷史上,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徹底、全面地回答了誰是歷史創造者的問題,創立了“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思想體系。這正是為人民服務思想的理論源頭。毛澤東同志從這一立場出發,提出了獨具中國特色群眾觀的價值指向,并精辟地概括為“為人民服務”。黨的七大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上升到黨的唯一宗旨的高度,并將其載入黨章延續至今。為人民服務宗旨思想的提出,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成為我們黨最鮮亮的政治底色。
為人民服務的提出,是對中華傳統文化民本思想的改造和升華。“民本”一詞,最早見于《尚書·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意思就是國家的根本是人民,人民安居樂業則國家安定太平。民本思想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蘊含著豐富的政治智慧。當然,古代民本思想的本質是為了緩和階級矛盾,維護統治階級利益,其階級局限性十分明顯。毛澤東同志將傳統文化中“國以民為本”的思想以及“重民”“養民”“恤民”等觀點升華為“立黨為民”的建黨學說,將傳統政治中的“聽政于民”升華為“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明確指出為人民服務就是為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利益而奮斗,“共產黨人要做人民的勤務員”而不是“當官做老爺”,等等,這些都是對傳統民本思想的揚棄,并實現了質的飛躍。
為人民服務的提出,是對黨的性質和宗旨、立場和使命的凝練和昭示。為人民服務,揭示和展現的是黨最純樸的感情、最真誠的態度、最鮮明的目的,道出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和追求。98年來,中國共產黨人堅持用實際行動踐行這一根本宗旨,跨過一道又一道溝坎,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歷史證明,沒有一種初心,比為人民服務更崇高;沒有一種使命,比為人民造福更偉大。我們黨依靠根本宗旨贏得最廣大人民的信任、擁護、支持和愛戴,并最終奪取了政權。同樣,要保持和鞏固黨的長期執政地位,確保黨的事業永遠立于不敗之地,就要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將為人民服務進行到底。
(二)
2015年10月,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并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將其確立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14個基本方略之一。“以人民為中心”的提出,是對黨的根本宗旨的再強調、真堅持、新詮釋。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根本立場。人民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永遠不能變,變了就要變質、變色。習近平同志對此理解得最深、領悟得最透、踐行得最徹底。他反復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堅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共產黨人處理利益問題的根本原則”“人民是我們黨的工作的最高裁決者和最終評判者”“讓老百姓幸福就是黨的事業”,等等。這些重要論斷,是習近平同志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執政理念的生動體現。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體現了習近平同志從政實踐的一貫追求。習近平同志不管何時何地,不管在什么崗位,都始終踐行黨的宗旨,誠心誠意當好人民公仆。為民愛民、親民重民、厚民靠民,是貫穿他從政實踐的唯一主線。在正定工作時,他總是騎著自行車往鄉下跑,同群眾打成一片。在福建寧德,他推行信訪接待下基層、現場辦公下基層、調查研究下基層、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下基層的“四下基層”工作方法。在福州,他倡導開展進萬家門、知萬家情、解萬家憂、辦萬家事“四個萬家”活動。這些早年的從政實踐和親民愛民情懷,日積月累鍛造了習近平同志“服務人民”“奉獻人民”“不負人民”的寶貴政治品格。因此,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提出,決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體現了習近平同志為民愛民親民的真摯情懷。“人民”二字,在習近平同志心中重若千鈞、重如泰山。他總是把自己看成是普通勞動人民中的一員,對人民始終懷著真摯而深厚的情感。他曾說,“我的執政理念,概括起來就是: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在回答關于“當選國家主席時什么心情”的提問時,他說:“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我愿意做到一個‘無我’的狀態,為中國的發展奉獻自己。”這些質樸的話語,充分彰顯了習近平同志始終與人民群眾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團結奮斗的為民情懷和博大胸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正是習近平同志公仆情、群眾情、民生情的自然流露,也是其為民情懷在思想理論上的提煉和升華。
(三)
習近平同志多次指出,“為人民服務是共產黨人的天職”。共產黨人要履行好這一神圣天職,就必須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盡心竭力為人民奉獻,體現到日常生活里、落實到本職工作中,尤其要處理好以下幾個方面的關系。
處理好民與我的關系,把人民群眾擺在心中最高位置。清醒認清自己,擺正與人民群眾的關系,是共產黨人必須回答好的首要問題。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而我們只是天地之間的一粒塵埃,只是人民的勤務員。事實證明,只有我們把人民當親人,人民才會把我們當作親人;只有我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人民才會把黨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做不到這些,就不可能做到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憂群眾之所憂,就可能把自己當成“官老爺”,就會在群眾面前傲慢懶散、專橫跋扈,甚至漠視群眾疾苦、侵害群眾利益。
處理好上與下的關系,把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高度統一起來。習近平同志指出:“對各級領導干部來說,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從來都是統一的、不可分割的,對黨負責,就是對人民負責;對人民負責,就是對黨負責。”這一重要論述,為我們處理好對上與對下的關系提供了重要遵循。進入新時代,黨員干部做到對上負責,最根本的就是要樹牢“四個意識”、增強“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做到對下負責,最根本的就是要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到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的高度統一,最根本的就是要持續改造思想、改進作風,堅持公心對上、真心對下,自覺為黨分憂、為民謀利。
處理好知與行的關系,把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轉變為實際行動。習近平同志指出:“知是基礎、是前提,行是重點、是關鍵,必須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做到知行合一,首先要對黨的宗旨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真正將宗旨觀念內化于心、入腦入心,牢固樹立公仆意識,真心誠意為人民辦實事做好事。其次要堅持學以致用,真正把為民宗旨外化于行、落到實處,堅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了解群眾意愿,傾聽群眾呼聲,著力解決人民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處理好始與終的關系,把為人民服務一輩子而不是一陣子作為自覺追求。毛澤東同志說過:“一個人做點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路再長,使命不能變;事再難,初心不能改。作為共產黨人,要堅持從身邊點滴小事做起,一以貫之、矢志不渝,滴水穿石、久久為功,把為人民服務作為理想的起點、信念的支點,作為終身奮斗追求的價值目標。
(作者系海南省委副秘書長、政策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