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四新北路682號(漢陽市政建設大廈)
電話:027-84466661(行政綜合部)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黨的十九大報告在第七部分以“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為題重點展開,而且在報告中的其他部分也幾次加以強調。這啟示我們,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的今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必須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內涵,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不斷推出精品力作更好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更好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走出去,才能真正推動社會主義文化進一步大發展大繁榮,早日建設成為實力強大、人民點贊、影響世界的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一、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內涵,堅定建設好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信心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所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這就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是中國的、是社會主義的,其底色是中國紅,必須堅決反對復古、西化等錯誤思潮或傾向。尤其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提出“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目標的今天,一定要準確把握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把握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時代特征和深刻內涵,進一步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建設好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從黨的十八大明確“建設文化強國”,再到十九大再次強調“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并強調“堅定文化自信”,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道路上越來越旗幟鮮明、步伐堅定。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不僅強調始終堅持文化體制改革在任何時候都必須做到方向不能錯、陣地不能丟,而且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更加注重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兩效統一”作為制度設計的關鍵環節與評價考核的重要標準,基本確立了具有“四梁八柱”性質的改革主體框架,力度之大、舉措之實、成效之顯前所未有,使得主旋律更加響亮、正能量更加強勁、文化自信得到彰顯,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更加鮮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深入人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廣泛弘揚,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大幅提升,國際話語權不斷增強,全黨全社會思想上的團結統一更加鞏固,舉國上下進一步堅定了建設好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信心。
二、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始終確保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正確前進方向
意識形態決定文化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努力進行艱辛理論探索,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全黨統一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認識,讓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真正弄清楚了什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建設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重大問題,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期間,王岐山同志參加他所在的黨的十九大云南省代表團討論時指出,習近平總書記“校正了黨和國家前進的航向”。他的話說出了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心聲,道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最關鍵、最重要的因素,這也是最具決定性的因素。作為新時代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凸顯出馬克思主義政治家、思想家、理論家、戰略家的雄才大略、遠見卓識和堅定信念,不僅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更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三次歷史性飛躍,昭示著中國未來的前進方向。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沿著正確道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就必須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進一步大力加強意識形態工作,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特別是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尤其是在文化體制改革中要認清文化產品、文化服務具有意識形態和產品的雙重屬性,突出強調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兩效統一”。這是始終確保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正確前進方向的關鍵所在,是我們必須始終堅持的。
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就必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形成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強大合力。同時,繼續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無論是社科院系統、黨校系統、高校系統還是智庫等,都必須堅持正確的指導思想,堅持意識形態屬性與學術屬性的科學統一,堅持思想精深、學術精湛、作品精良相統一,高度重視、大力加強文化領域所有從業人員的意識形態能力建設,引導更多專家學者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扎根中國大地研究中國問題、創作時代精品,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供堅強的理論支撐,確保社會主義文化在任何時候都不褪色、不變色、不變質。
要始終確保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正確前進方向,必須進一步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大問責力度。要重視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的意識形態屬性,進一步加強意識形態陣地建設和管理,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大力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建立完善網絡綜合治理體系,不僅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而且營造清朗網絡空間、建設網絡良好生態,確保所有的新聞媒體、商業網站以及自媒體等都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要進一步明確,任何新聞文化出版單位、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都決不能把市場占有率、收視率、點擊率、票房和發行量作為唯一標準,決不能被市場牽著鼻子走,更決不能成為市場的奴隸、金錢的奴隸,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迷失了自己。要進一步加強反意識形態滲透工作,切實維護意識形態安全,堅決反對“去意識形態化”“非意識形態化”“意識形態多元化”等錯誤論調,絕對不能允許那些攻擊我們黨和國家的言論在新聞媒體、商業網站以及自媒體等所有信息平臺上出現,絕對不能放任資本等市場力量左右新聞媒體的發展方向和內容導向,絕對不能讓我們的新聞從業人員和新聞媒體成為某些人或利益集團左右輿論乃至敵對勢力西化、分化中國的工具。特別是在對待、處理文化領域的問題時,要在注意區分政治原則問題、思想認識問題、學術觀點問題的同時,旗幟鮮明地大力弘揚正能量,反對和抵制各種錯誤觀點,決不允許“左”右逢源、做所謂的“開明紳士”,各級黨委、政府、企事業單位等都要大力保護、堅決支持和積極重用在意識形態領域敢于亮劍的同志,積極培育、努力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態和用人導向。
三、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夯實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社會基礎
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就必須更加旗幟鮮明地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進一步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從理論上講清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西方“普世價值”觀之間的區別,采取靈活、多樣、新穎的宣傳方式、方法、手段,真正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耳、入腦、入心,切實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真正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不斷增強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和話語權,努力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價值自信,在精神、價值層面夯實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社會基礎,為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提供科學的精神指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的動力源泉。
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中國一直是一個非常重視道德建設的國家,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人更重視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更是非常重視并多次強調。2013年9月26日,他在會見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及提名獎獲得者時指出,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道德的力量也是無窮的。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蘊育了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國人民的崇高價值追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思想,支撐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今天依然是我們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強大精神力量。不僅強調了精神的力量、道德的力量之強大,而且高度評價了其重要作用。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中強調指出:“全面從嚴治黨,既要注重規范懲戒、嚴明紀律底線,更要引導人向善向上,發揮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引領作用。”這就是警示全黨,全面從嚴治黨,必然要求依規治黨與以德治黨緊密結合。此外,習近平總書記還直面黨的十八大之前在一些地方、部門、單位存在的信仰迷失、道德滑坡、文明淪喪等問題,強調要弘揚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等,推動著全社會的道德水準、文明程度在黨的十八大以來發生了巨變。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并從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開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行動,推進誠信建設和志愿服務制度化等多方面加以部署,就是要在新時代更好地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進一步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進一步強化社會責任意識、規則意識、奉獻意識等,堅持全民行動、干部帶頭、從我做起,進一步提升全社會的道德水準、文明程度、精神追求,更好地引導人們向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向善、向好的力量,從多方位、多角度、多層面夯實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社會基礎。
四、要不斷推出精品力作,更好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更好推動文化走出去,增強人民群眾在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獲得感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中國的文化、社會主義的文化、人民的文化,是激勵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人民立場是我們黨的根本政治立場,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能不能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多具有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群眾性相統一的精品力作是我們在新時代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這就要求我們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工作導向,倡導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加快構建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兩效統一”的體制機制,進一步推進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群眾,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推出更多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并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進一步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讓人民群眾在享受到更多文化精品的過程中不斷增強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獲得感。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能否真正走出去,能否在世界上有強大影響力,是衡量中國是否已經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標志之一,也是衡量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否實現的重要標志之一。中國共產黨人既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因此,在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繼續大力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同時,我們今后應更好地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進一步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進一步增強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能力,堅持“以我為主、兼收并蓄”的方針來進一步加強中外人文交流、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把努力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走出去作為重要著力點,在以前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的基礎上,也要敢于、善于推動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走出去,努力講好新時代的中國故事,更好地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從而真正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整體走向世界,并努力在世界上有強大吸引力、影響力、號召力,努力在歷史進步中實現文化進步,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不斷鑄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這不僅將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在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獲得感、自豪感、幸福感,也是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
(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大項目“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話語權、管理權研究”【項目編號:2015MZD048】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文化安全與意識形態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書長、新媒體研究院院長、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研究生院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大項目首席專家)